?

      產品推薦

      壓鑄廠如何應對未來的新經濟形勢

      來源: 譽格壓鑄    人氣:1274    發布時間: 2023-03-27 

      新常態背景下的壓鑄廠出路如何?在對話郎咸平的一次“新經濟新金融新未來”經濟高峰論壇上開講。在一個半小時內,郎咸平結合中國當前經濟基本面,用翔實的經濟數據對“危機”觀點做進一步闡述,再次提醒壓鑄廠老板防范有可能發生的經濟大蕭條,把“互聯網+”與傳統實體經濟結合起來,“壓鑄廠只有掌握差異化生存技巧,才能更好渡過難關”。

      壓鑄廠如何應對未來的新經濟形勢

      中國壓鑄廠面臨著艱難闖關

      郎咸平認為,中國農業、工業、三產服務業中,只有農業、工業這兩大產業能制造財富,而包括樓市、股市、金融、互聯網、物流等各種三產服務業并不能制造財富,都只是財富再分配。制造業才是真正的立國之本。那么,中國制造業的現狀是怎么樣呢?

      郎咸平的研究團隊發現,目前制造業每投入1元工資,在中國可獲得2.86倍產值,在美國、日本可獲得3.1~3.3倍的產值,在東南亞可獲得5.81倍產值。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失去制造業人工成本的競爭優勢。如果在中國的外資高端制造業回流美國日本,外資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那么,中國制造業還有什么市場競爭力?

      郎咸平還舉出多個翔實經濟數據來闡述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狀況:中國鐵路貨運量增長率從2012年開始出現下跌,今年上半年已下跌到-11.5%;火力發電量增長率已降到-3.1%,工業用電量增長率已經降到-0.8%。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10年中國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5.3萬家,到2013年只有35.3萬家;2010年中國制造業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達37萬家,到2013年只有19.5萬家。企業用工情況,中國制造業從2012年5月開始至今年5月份止,已經連續3年企業用工量為負增長。

      上述各組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已經陷入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制造業經營者已經面臨艱難闖關。


      壓鑄廠如何在困境中謀生存?

      前不久,中科院發布報告稱,中國制造業水平落后于德國100年,落后于日本50年。郎咸平對此觀點非常認同。他認為,德國在兩年前開始發起工業4.0,以應對移動互聯網對制造業的沖擊,美國也在去年發起工業互聯網,但中國制造業99%以上的企業至今仍然處于工業2.0時代。

      他認為,工業2.0的明顯標志是生產流水線;工業3.0的標志是無人工廠;工業4.0的標志是智能工廠。在工業2.0~工業3.0時代,制造業都是形成“6+1”產業鏈: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制造環節。這種產業鏈模式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或產品單一。比如,中國服裝制造業到2014年總共生產出299億件衣服,庫存40%,相當于未來10年中國不生產服裝也足夠全國人民消費。

      郎咸平認為,移動互聯網的最大優勢是,為生產企業提供“大數據”,如果制造業進入工業4.0時代,其產業鏈將變成“產品設計、原料采購、訂單處理、終端零售+制造”的“4+1”產業鏈。但中國制造業目前幾乎沒有哪家企業能應用“大數據”。

      在2015年4月13日舉辦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方面宣布其44%的工業企業已采用工業4.0模式生產,使整個生產成本可下降70%。“這就是中國制造業未來必須學習和發展的方向。”郎咸平如是認為。

      那么,包括中山、東莞、深圳壓鑄廠在內的中國制造業該如何應對自身競爭力下降、世界經濟蕭條的雙重困境?郎咸平認為,首先,制造業企業必須通過“瘦身”來降低銷售成本,取消省、市兩級的銷售網絡,直接由企業總部管理縣級銷售網絡。其次,啟動“互聯網+”模式,推動企業內部創業,讓研發人員在內部“獨立”成創客,使他們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來開發產品,從中找到能滿足既定目標消費需求的商機,最終讓這些創客發展成企業內部的小微企業。

      郎咸平認為,制造業實施“互聯網+”工程,產業鏈模式應該是:消費者——互聯網信息整合平臺——企業內部創客“獨立”尋找商機(發現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設計完成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創意產品)——產品生產制造——產品運輸銷售——消費者。

      郎咸平說,產能過剩與產品單一,都是市場信息不對稱造成,而“大數據”就是化解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最好工具,也是壓鑄廠差異化生存的技巧。“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世界經濟蕭條中,壓鑄廠只有掌握好這個差異化生存技巧,才能更好地渡過。

      標簽: 壓鑄廠